第0128章 戎装犒军-《少帝成长计划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太祖高皇帝刘邦时起,南军武卒,便尽数由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部队,即‘山东老兄弟’及其后代组成。

    第一代的南军武卒还好一些,虽然在绝大多数战斗中,都充任太祖刘邦的中军亲卫,但起码经历过反秦战争、楚汉争霸的洗礼。

    虽说不上是百胜之师,但也算是久经战阵,战斗力也还算在水准线之上。

    不过,从刘邦最后一次御驾亲征,镇压淮南王英布(黥布)叛乱开始,过去二十多年,南军就一直没从长安城外的南营挪过窝。

    经历过秦末战争洗礼的老兵,还活着的,几乎都已身居高位;如今南营的士卒中,参加过秦末战争、楚汉争霸的老卒,怕是一个手就能数的过来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如今南营的武卒,几乎全是天下大致安定以后,从沛县遴选而出的功臣之后,以及良家子。

    对这么一帮花架子、少爷兵能在诸吕之乱中,以六千敌一万,拼血厮杀至折损率超过八成的地步,始终未曾想过后退或逃亡,柴武还是感到非常钦佩的。

    ——封建时代的军队,折损一成就会士气低迷,超过三成就会伤筋动骨;超过一半,几乎必然崩溃!

    而南军却能在折损超过八成,且丝毫看不到胜利曙光的时刻,依旧坚定地站在了未央宫宫墙之上,高呼着‘保卫天子,保卫社稷’,然后视死如归的冲向周勃引领的北军战阵!

    光是这份血性,就足以让柴武竖起大拇指,赞一声:不愧为沛县子弟兵!

    但敬佩归敬佩,如果真要让柴武选,柴武宁可召几千个毫无从军经验的良家子,从头开始训练,也不愿意整顿这么一支信念崩塌的部队。

    ——在那场战斗逐渐进入尾声,诸侯大臣们胜利在望的时刻,唯一支撑南军没有崩溃的,就是将士们心中的信念:身后就是陛下,吾等身为禁中卒,当誓死保卫社稷!

    但最后,自认为是在保护天子的南营,却被贴上了反贼的标签,反倒是攻击皇宫的北军,成了功臣!

    这对南营将士得打击,几乎是毁灭性的。

    如果新建一军,那不过是从零开始;而重整南军,则是从负数开始···

    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!

    所以,对刘弘意图重振南军,柴武其实是持悲观态度的——要想使一支信念崩塌的军队重新具备战斗力,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为他们重新树立信念。
    第(2/3)页